上街区济源路街道办事处
所在地区:河南-郑州-上街区
  • 1

    招商人员

走进上街区

上街区 - 历史沿革上街区“上街区”名,沿自“上街火车站”名,而“上街火车站”名,又源于“上街村”村名。 上街村属峡窝镇地域,距今汜水镇东5公里,位于上街区西北2公里处。据 民国17年 (1928年)重修《汜水县志》记载:武王十有三年己卯(公元前827年),大建 公侯 于天下,而虢叔封于制,是为东虢。今县(汜水县)东上街镇,传为东虢城故址。穆王养虎于东虞,名其地曰:‘虎牢’,东邻虢地”。因此,古代的上街村是周代东虢国的名区,是古成皋县的名镇,是汜水镇虎牢关的唇齿(东大门)。传说当年虢太子病危,后因扁鹊在这里使虢太子起死回生,虢太子为报恩德在此建卢医庙(至今卢医庙旧址尚存)从此,始有每年农历四月、十月为期各半个月的药材交流大会,久而久之,卢医庙周围逐渐形成了热闹的街市,成为闻名全国的药材市场,药商来自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北部宁夏、甘肃等地,上街村成为全国名贵药材的集散地。此会沿至1949年解放以后仍很盛大。1952年后,商界公私合营,私营取消,药业衰败。 又据《汜水县志》记载:“今治城创自隋开皇二年(582年),始命为汜水县,定其址于锦阳川东畔。后为唐人变置,至宋又复其地,仍其名。金、元因之。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大水淹没,城郭宫室一空,宫室一空,乃迁置于锦阳川之东十里,古制邑之墟(今上街村)”。因汜水县城地处沟洼低下,明武宗时县治三次被水淹没,故曾三迁于地势较高的卢医庙街市上,这样人们往返上下,时间长了,约定俗成,便习惯地称卢医庙热闹的街市为上街,即现在的上街村。1956年在上街村东南设上街火车站。1957年11月,周恩来总理依据河南铝矿资源丰富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亲自批准我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河南铝业公司建址在上街区火车站南边,遂沿上街火车站名,建上街区。上街区 - 行政区划上街区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根据“二五”计划建设第二个铝工业基地的需要而设立的一个工业型城区。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部,北临滔滔黄河,南依巍巍嵩山,东去省会郑州38公里,西距古都洛阳80公里,位于郑洛工业走廊的黄金分割点。几经改革,现有面积64.7平方公里,辖一个镇,5个办事处,13万人口。上街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陇海铁路、310国道和连霍高速横贯东西,与工业相配套的货运站、铁路专用线等设施齐全,从上街出发到郑州国际机场,仅40分钟路程。通讯技术在全省属于一流,已开办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无线寻呼、会议电视、多媒体宽带数据通信、因特网信息等业务,为经济信息化提供了高速的信息平台。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在辖区内外拥有产权的铝土矿6座,占地1972万平方米;与储量丰富的郑煤集团运距30公里;“西气东输”经过辖区,天然气比较便捷;地下水资源丰富,拥有黄河水提灌处1处,“南水北调”经过辖区;郑州—洛阳—三门峡电网主干线通过辖区,现有22万伏和11万伏变电站各2座。工业基础雄厚,铝产业特色明显。上街素有“铝都”之称,是全国铝工业产业聚集地和技术发源地,区内有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长城铝业公司等具有40多年发展历史的国有大型铝工业企业,聚集着一批实力雄厚的铝及铝相关的民营企业,是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产品涉及氧化铝、电解铝、刚玉、水泥、铝型材等,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铝工业产业集群。伴随着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70万吨氧化铝扩建项目的建成投产,全年氧化铝产量将达到200万吨、电解铝6万吨,多品种氧化铝6万吨、碳素制品10万吨、矿山采剥能力500万吨。上街也是全国重要的阀门生产研发基地,河南上蝶阀门有限公司、郑州市郑蝶阀门有限公司、郑州市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郑州阀门研究发展中心等一批国内重点阀门生产研发企业云集于此,素称“中国阀门之乡”。目前,上街区正在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力争到2010年,实现工业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主要工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主要工业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万亩花椒基地、优质林果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和日光蔬菜大棚基地等“四大农业产业基地”,所出产的“大红袍”花椒和“柏庙皇梨”,已成为区域现代农业的知名品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亿元,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105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工业增加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2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000多名,其中涉铝专业中高级技术人才达3000余人。境内驻有国家唯一的轻金属研究机构——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沈阳镁铝设计院郑州分院、长铝公司设计院等三家涉铝研发机构,处于国内氧化铝、电解铝、炭素等的设计、研究、开发的权威地位,人才荟萃,研发实力雄厚,技术装备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区内有长铝工学院、4所中学(其中外国语中学1所)、2所职业技术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医疗卫生体系完善,有中国长城铝业公司职工医院(甲等二级)、上街区人民医院、中医院、骨科医院等,具有地市级医疗水平。金融业发达,有银行保险证券金融机构13家,可为企业提供各种便捷周到的金融服务。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位较高。“七纵七横”的道路网络已经建成,各种管网设施齐全,体育中心、铝城游泳馆、长铝艺术宫、世纪广场、小游园等装点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城市公交非常便利,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投资环境宽松。实行“零距离”服务、“零收费”制度,行政审批中心、公开办事大厅、国库集中收付中心、郑州诚信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等机构,直接为企业提供各种周到便捷的服务。目前,上街区正在按照“生态立区、科教兴区、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强力实施“大项目带动、城市发展带动、改革开放带动”三大战略,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力争在郑州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开放的上街,诚信的上街 ,生态的上街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竭诚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前来考察投资,共同合作,共谋发展。上街区 - 地理位置上街区地处河南省北部、华北平原、黄河冲积平原扇轴部,为豫东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带。东经113°14''45″至113°19''05″,北纬34°35''至34°40''之间。上街区位于郑州市辖区西部38公里处,周围与荥阳市接壤:东邻荥阳市城关乡,西、南分别与高阳镇、刘河镇毗邻,北部与王村镇相连。陇海电气化铁路、万泉河路由东而西贯穿城区。郑(州)洛(阳)汴(开封)高速公路傍区而行。上街区是郑汴洛“黄河之旅”旅游热线上的咽喉重地,自古就有“三秦咽喉”、“东部襟带”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上街区域辖1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面积64.7平方公里。上街城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17.855平方公里。上街区 - 地质地貌按大地构造划分,上街区位于豫西褶皱带荥巩复背斜的北翼,温县坳陷的南缘,华北地震区的中南部。对上街有影响的构造带有:地质地貌①太行山前断裂带,②新乡-商丘断裂带,③聊城-兰考断裂带,④封门口-五指岭断裂带,⑤汾渭断陷盆地构造带等。构造表现形式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断裂发育有上街断层、郭小寨断层、汜水断层和广武断层等隐伏断层。上街区及附近地区全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所覆盖,沉积厚度由南部岗地的120米向北增至250米以上,成因类型为风积、冲积、冲洪积、冲湖积、人工填土等。上街区地质为第四纪冲积堆积次生黄土层,厚度最深可达200米左右。全区大多为Ⅰ-Ⅱ级下沉性大孔土(仅北部靠近陇海铁路线为非下沉性土),浸水后具有沉陷性。地基允许耐压力1.5-2.5千克/平方厘米,地下水的稳定水位深度在13.9-29.5米处,地下水大致向北或西北流动。辖区小关铝矿区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纪马家沟灰岩;石炭纪铝土矿、煤层;石炭纪太原统石灰岩;砂页岩;二迭纪及三迭纪砂岩、页岩;最上面为第四纪黄土层。整个地质构造简单,为单一斜构造,一般岩层走向为N70°W,倾向N20°E,倾角15°左右。铝土矿层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具有工业价值的铝土矿层厚度平均2米左右。铝土矿层上部有一层结构致密的(石炭纪)石灰岩矿层,厚度约5-6米,CaO含量54%,为良好的氧化铝熔剂原料。小关铝土矿区地质储量约1亿吨,40%可供露天开采,矿石平均含氧化铝64.75%、二氧化硅14.41%,平均铝硅比值4.7。页炭纪的石灰石储量约0.3亿吨,其它个别地段奥陶纪的页岩页也可作熔剂用。上街区辖区属黄土丘陵地,处于华北平原、黄河冲积平原扇轴部,为豫东平原和豫西丘陵的交接地带。西、南部承接丘陵山地,地势起伏不平,大部分位于古黄河一、二、三级阶地上,按地貌形态及成因类型,自南而北可划分为风成黄土岗地,冲洪积倾斜平原和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区内所覆盖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其浅层黄土岗地区为上更新世风积物;倾斜平原区为上更新世冲洪积物;冲积平原区为全新世冲积物及上更新世冲洪积物。区内发育有较多的冲沟。地面被冲沟割裂成块,冲沟多为近南北向和东西向,冲沟宽深均在30-70米局部有70-80米深,100-150米宽,长度一般为500-2000米,个别冲沟长达5000米以上。东、北部地势开阔,较为平坦。全区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自然倾斜之势,坡度平均0°48′8″,海拔高度在110-160米之间。地面最高点189米,最低点130米以下,高差大于50米,平均纵坡降8-15‰。区域内由于长期的山洪及雨水冲刷,致使冲沟纵横,地面大部分被切割成条块段。区辖的小关矿,位于区西南22公里处的巩义市境内,主要有茶店段的红土坡矿区和竹林沟段的南岭矿区,均位于嵩山北麓,地势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增高,比高200-300米,最高处海拔在550米以上。地面90%以上被黄土覆盖,地形切割剧烈,沟谷发育为复杂的黄土台阶地形。上街区 - 气候上街辖区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由于受南热北冷高压气团进退更迭的控制,具有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上街辖区四季特征:春季冷暖无常,多风少雨,气温14.8℃;夏季炎热多雨,水热同期,气温26.7℃;秋季凉爽,日照充足,气温14.5℃;冬季风多雪少,寒冷干燥,气温1.2℃。温度:上街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337.9小时。年平均气温13.5℃-15.3℃之间,年际最大变幅为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9℃,极端最低气温为-16.5℃,一年中月均温度以七月份为最高27.5℃,以一月份为最低-0.2℃,气温年较差为27.7℃。初霜与终霜期间平均日数为52天,全年无霜期平均是225天。降水:上街区属大陆性气候,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500—800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5.8%。历年平均降水量为622.2毫米。1958年降水量最大,达1048.5毫米,1981年降水量最小,只有318.4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均匀,四季降水量相差很大。冬季(12-2月)降水28.0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5%;春季(3-5月)降水116.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8.7%;夏季(6—8月)降水333.4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3.6%;秋季(9—11月)降水144.5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9.2%。自然灾害:除正常的气候因子外,上街区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严重的影响了土地利用和生产潜力的发挥。这些灾害性天气概括为旱灾、暴雨、冰雹、干热风等。上街区一年四季都有旱情,只是轻重程度各不相同。全区春旱与初夏旱出现频率均在33%以上,伏旱与秋旱出现频率均在25%以下,有“十年九旱”之称。全区暴雨一般出现于8-9月,其主要特点是强度大,降雨历时短,雨量集中。冰雹在辖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造成危害较大的是1979年4月12日,时值果树开花授粉期,致使部分果树绝收。据1957—1996年40年资料统计,发生干热风多达30次。发生在5月下旬或6月初,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2-3年一遇。干热风连续发生时间达6-7,最多的年份是1971年长达14天。上街区 - 自然资源1.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 植物:辖区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区,各种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种类繁多。绝大多数具有耐旱、耐瘠、适应性强等特点。 全区种子植物可分为两门,一是裸子植物门,内有苏铁纲的苏铁目,松柏纲含有银杏目和松柏目——松科和柏科。二是被子植物门,可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共有30科,约有935个品种。如下述: 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豌豆、玉米、谷子、大豆、绿豆、高粱、薯类等29种,290个品种。 果品类:苹果、桃、杏、梨、李、核桃、柿、枣、梅、樱桃、草莓、石榴、葡萄等65个品种。 蔬菜类:白菜、萝卜、黄瓜、南瓜、丝瓜、苦瓜、冬瓜、西葫芦、芹菜、西红柿、茄子、芫荽、小茴香、辣椒、土豆、菠菜、苋菜、甘蓝、洋葱、大蒜、韭菜、豆角等130个品种。 花木类:马尾松、油松、雪松、侧柏、桧柏、龙柏、牡丹、芍药、月季、蔷薇、玫瑰、绣球、菊花、一串红、百日红、千日红、合欢、紫葛藤、枫杨、泡桐、法国梧桐、箭杆杨、毛白杨、垂柳、龙爪柳、女贞、黄杨、中国槐等约有450多个品种。(2)动物资源 动物:全区已知的动物有爬行纲、两栖纲、鱼纲、鸟纲、哺乳纲和昆虫纲等六个纲70多个科、376种之多。其种类名称如下: 草鱼、鲫鱼、鲤鱼、青蛙、蟾蜍、蛇、蜥蜴、麻蜥、壁虎、龟、鳖、喜鹊、麻雀、乌鸦、啄木鸟、翠鸟、鸽、野兔、松鼠、地鼠、黄鼬、獾、狗、猫、牛、马、骡、驴、羊、猪、鸡、鸭、瓢虫、螳螂、青蛉、赤眼蜂、蜜蜂、家蚕、棉蚜、红铃虫、蚱蜢、蟋蟀、蝼蛄、地老虎、棉夜蛾、造桥虫、金龟子、天牛、避债蛾、椿象、叶蝉、叩头虫、灰蝶、粉蝶、菜青虫、粘虫、玉米螟、麦蛾、玉米象、红蜘蛛、果类食心虫、枯叶蛾、黄刺蛾、苍蝇、家蝇、牛牤、虱子、臭虫、蟑螂等。2.农渔业资源区内主要农作物及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谷子、芝麻、果类等经济作物,峡窝镇以农作物为主,主要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类。 上街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为815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100万元,林业总产值197万元,畜牧业总产值4699万元。以畜牧业为主。 近年来,上街区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已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万亩花椒基地、优质林果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和日光蔬菜大棚基地等“四大农业产业基地”,所出产的“五云山大红袍花椒”和“柏庙皇梨”,已成为区域现代化农业的知名品牌。3.矿产资源上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铝土矿为主。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原料。区内中铝河南分公司管辖小关铝矿、洛阳铝矿、渑池铝矿等5座矿山。铝土矿保有储量1.9亿吨,石灰石12.1亿吨。目前已形成开采铝土矿110万吨、石灰石85万吨的生产能力。据统计,河南省已探明铝土矿产地40处,累计探明储量4.7亿吨,其中地质保存储量4.39亿吨储量,A/S﹥7的铝土矿仅占17%左右。因近十多年来乱采滥挖,大部分矿区被破坏,可开采储量远小于储量,铝土矿矿床保存比较完整的储量仅有1.7至1.9亿吨。上街区 - 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成绩喜人。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观沟村改造成果显著,名列全市前茅,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吸引了多家兄弟县市参观学习。聂寨、郊段等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20个整治村街道整治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全面建立村组财务梯级代理制度,实现村组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城中村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聂寨、夏侯、左照沟、廿里铺等城中村共拆迁746户、25.56万平方米,保持了城中村改造的平稳过渡,安置开发建设加紧推进。近郊村工业化成效显著,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远郊村农业特色化初具规模。贫困村异地化安置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林子村整体搬迁全面完成,169户村民乔迁新居,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公共财政进一步向“三农”倾斜,“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全年共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农业奖补资金2263万元,区财政下发农资综合等各项补贴429万元。大力推进东林子、营坡顶扶贫搬迁,12幢安置楼全部建成,320户村民已做好搬迁准备。东柏社等3个示范村整治工作圆满完成。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实现农村土地流转800亩,新增魏岗沼气等3个专业合作社,建成柏庙标准化养殖小区、北峡窝鲜切花基地,顺达高新技术公司成功申报成为我区首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更加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新扩生态林地3308亩,建成2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新修农村公路16.2公里,新建户用沼气800座,解决农村5000余人饮水安全问题。对外贸易2007年外贸进出口额完成8758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额650万美元,营业额650万美元。2008年外贸进出口额完成15082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额1088万美元,营业额1087万美元。2009年外贸进出口额完成19000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额1300万美元,营业额1325万美元。上街区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累计达到197家,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43家,其中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企业15家。其中出口上亿美元的有1家(中铝河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口超百万美元有5家(郑蝶阀门有限公司、雪山实业有限公司、荣达磨料厂、玉发磨料有限公司、长城特种水泥厂)。上街区主要出口产品有碳阳极和金属镓、阀门以及家具和制衣。中铝河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中国铝业公司下属的专业进出口贸易公司,主要负责中国铝业公司碳阳极和金属镓等产品的出口以及其他国际贸易。该公司年外贸进出口量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量的90%以上,位居全省外贸出口企业前茅,碳阳极、金属镓的出口量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2006年外贸进出口额完成5172万美元,缴纳各种税金61万元人民币;2007年外贸进出口额完成8437万美元,缴纳各种税金150万元人民币;2008年外贸进出口额完成1.56亿美元,缴纳各种税金828万元人民币。上街区 - 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学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控制性详规,初步完成了装备制造业基地、北部体育休闲运动城、中心城区的控制性详规和城市风貌设计。安阳路、新乡路、金华路南段、龙江路西段、洛宁路南段和北段、丹江路、新安路中段、孟津路北段等10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昆仑路的顺利开工,成为厂区共建基础设施的典范。人民广场地下人防工程已完工,顺利完成广场规划、设计、招标工作。完成了38、40街坊230余亩土地详细规划,土地拍卖成功摘牌,全省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建业集团进驻我区。亚星盛世广场已成为我区居民主要休闲购物文化活动场所。加大公益设施投入力度,“三馆一中心”(文化馆、图书馆、规划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场馆、行政服务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峡窝镇敬老院等一批公益性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区建设工程,完成了林业生态区总体规划,左照沟公园和郊野公园建设顺利进行,完成了洛宁路、金华路等路段绿化工程,全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0.96万平方米,人均达到9.43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26.6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92%。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完善了区、镇办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开展了“全民参与共创建,每周奉献两小时”、“爱国卫生月”等主题活动。全年共清理户外广告10000余块、处理占道经营7000余起,免费开放25所公厕,市容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开展了“环保专项集中整治月”活动,挂牌督办35家企业,督促中铝河南分公司安装完成9号锅炉在线监控设施。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并通过市级验收。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82 %,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交通情况上街区现有国道6.864Km(G310),县道15.812Km(其中X011廿峡线7.524Km和X042上韩线8.288Km),均为二级公路,乡道61.7Km,村道80.7Km。经过2005年以来“村村通”和国家“千亿元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区已经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的目标。X011廿峡线是我区通往省会郑州和G310公路的交通动脉, X042上韩线是我区连接G30连霍高速的必经之路,X011廿峡线和X042上韩线为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纽带作用。近几年来,我区乡道建设得到迅速发展,Y022西杨线、Y156吴营线、Y035夏大线等为我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村道建设极大方便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解决了农民出行难问题,为加快农民致富缩小城乡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区交通局发扬“团结协作、勤奋敬业、提高素质、争创一流”的精神,努力做到三个服务,力争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 收起

招商人员

园区地图及周边设施

  • 高速
  • 港口
  • 机场
  • 物流
  • 生活

招商载体

土地成交信息

没有找到中意招商单位?
提交选址需求,为您对接合适的招商人
*请选择您需要的载体类型
土地
厂房
写字楼
仓库
其他
提交
园区人脉资源
认领单位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